今日霜降 | 秋尽冬来,霜染人间诗意浓
今日霜降 | 秋尽冬来,霜染人间诗意浓
“气肃而凝,露结为霜”,当清晨的草木间凝结出晶莹的白霜,我们便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霜降。作为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的到来,不仅标志着秋意渐浓、寒意日增,更用一场场“霜华”,为人间勾勒出一幅清冽而唯美的秋日画卷。
一、霜降:秋的终章,冬的序曲
霜降时节,太阳到达黄经210°,冷空气活动愈发频繁,昼夜温差进一步拉大。夜间地面温度降至0℃以下,空气中的水汽遇冷凝华成霜,附着在枯草、落叶、枝头,宛如大自然撒下的一层“碎玉”。
此时的天地,少了几分初秋的燥热,多了几分深秋的沉静。天空愈发高远湛蓝,云朵也显得格外轻盈;山林间,枫叶红得似火,银杏黄得耀眼,经霜打过的草木,色彩愈发浓烈鲜明,仿佛是秋姑娘在告别前,用尽心力描绘的最后一抹绚烂。
二、霜降三候:感知自然的韵律
古人以物候变化诠释霜降的流转,总结出“霜降三候”,每一种景象都藏着自然的智慧:
一候豺乃祭兽:
霜降时节,豺狼开始大量捕猎,将猎物陈列出来,如同祭祀一般,这既是为过冬储备食物,也被古人视作对自然馈赠的敬畏。
二候草木黄落:
随着气温持续下降,草木的叶片失去生机,纷纷枯黄飘落,大地逐渐褪去浓绿,露出沉稳的底色,为来年的新生积蓄力量。
三候蜇虫咸俯:
蜇居的小虫们感知到寒意,纷纷钻进洞穴,蜷缩起来,停止活动,进入冬眠状态,静待来年春暖花开。
三、霜降习俗:藏在节气里的人间烟火
霜降不仅是自然的节气,更承载着代代相传的民俗文化,藏着浓浓的人间烟火气。
“霜降之时,唯此草盛茂”,菊花是霜降时节的标志性花卉。古人会在此时赏菊、饮菊花茶、吃菊花糕,以菊花的坚韧与清雅,寄托对秋日的眷恋,也寓意着吉祥长寿。
霜降是秋冬交替的关键节点,民间有“霜降进补,来年打虎”的说法。此时天气转寒,人体需要补充能量抵御寒冷,人们会选择吃一些温补的食物,比如羊肉、牛肉、萝卜等,北方有吃柿子的习俗,“霜降吃柿子,不会流鼻涕”,柿子软糯香甜,还能清热润肺;南方则偏爱鸭子,炖一锅老鸭汤,滋补又暖身。
登高望远,畅抒情怀:
霜降时节,天高气爽,正是登高的好时机。人们会约上亲友,登上山顶或高处,俯瞰层林尽染的秋日风光,呼吸新鲜空气,既能锻炼身体,又能排解秋愁,感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
四、霜降养生:顺应时节,呵护健康
霜降时节,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是呼吸道疾病、关节疼痛等病症的高发期,养生需顺应“藏”的原则:
要注意添衣保暖,尤其要保护好颈部、腹部、脚部等容易受凉的部位,避免寒风侵袭。早晚气温低,外出时可佩戴围巾、帽子,晚上用热水泡脚,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抵抗力。
饮食上宜以温润为主,多吃润肺生津、滋阴润燥的食物,如梨、百合、银耳、蜂蜜等,少吃辛辣刺激、生冷油腻的食物,避免加重身体负担。
秋季阳气渐收,阴气渐长,应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阳气的收敛和阴精的积蓄。同时,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低落,可通过散步、瑜伽等温和的运动,调养身心。
霜降,是秋的收尾,也是冬的铺垫。它带着清冽的寒意,却也藏着最浓的秋韵;它宣告着季节的更迭,却也孕育着生命的沉淀。在这个诗意的节气里,不妨放慢脚步,赏一场霜叶红遍,品一口温热美食,感受时光的流转,也为即将到来的冬天,做好温暖的准备。
愿我们在霜降的诗意中
沉淀过往
积蓄力量
静待冬日的美好与惊喜
运营管理 / 学校新媒体中心
图片来源 / 各网络平台、人民日报
编辑排版 / 陈怡瑜
审核 / 王晓春
投稿邮箱:3340826467@qq.com
欢迎大家积极来稿
图文©由广东南粤技工学校新媒体中心 编辑整理
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加入广东南粤技工学校
你“在看”我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