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快讯

一 School

这条长征路,你还记得吗?

这条长征路,你还记得吗?

广东南粤技工学校 广东南粤技工学校
 2025年10月22日 17:47 广东
图片
图片
图片
封面.png

89年前的今天

陕北的寒风中传来了胜利的号角

历经两年跋涉

转战十四省的红军队伍

终于完成了那场震惊世界的远征。

提起长征

你脑海里是不是立刻浮现出

“爬雪山过草地”的壮阔画面

但这条二万五千里的路上

藏着太多你未必知道的

“冷知识”

今天我们一起来解锁~

这些长征“冷知识”,你了解吗?

01

年龄反差萌:58岁“学霸”走完全程

谁能想到,长征队伍里年龄最大的战士是58岁的徐特立(毛泽东的老师),留过洋的教育家。别人扛枪他背书,雪地里拄着拐杖赶路,却从没落下过队伍。

“最珍贵装备”居然是七根火柴
02

过草地时,一位战士从牺牲战友身上接过七根火柴,用生命护住这团“火种”。正是这小小的火苗,让饥寒交迫的队伍熬过了漫漫长夜。

03

“无名英雄”改写战局

腊子口战役中,17岁的苗族小战士“云贵川”赤脚攀百米绝壁,用带钩长杆开辟生路。可史料里连他的真实姓名都没留下,只记得他说“一个营都能上去”的豪情。

课本里的故事,藏着最暖的答案

为什么说长征是“民心与智慧的双向奔赴”呢?



遵义会议上“实事求是”的抉择,校准了革命的航向;

半条被子的温暖,让百姓记住“红军是自己人”;

四渡赤水的神操作,把绝境走成了转机。

就像老班长用针做鱼钩,自己啃鱼刺却把鱼肉留给伤员,长征的胜利,从来不是孤军奋战的奇迹。



今天的“长征路”,我们这样走



89年过去,夹金山的雪化了,泸定桥的铁索亮了,但长征精神从来没褪色:

华为在封锁中突破芯片技术,是新时代的“飞夺泸定桥”;

中欧班列穿梭亚欧,延续着“播种机”的使命;

我们在生活里扛住压力、守住初心,就是在走自己的“长征路”。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雪山草地”,但只要信念如磐,就没有跨不过的坎。



同学们

你印象中最深的长征故事是什么

在评论区聊一聊吧

一起向先辈致敬~


运营管理 / 学校新媒体中心

图片来源 / 人民日报、重庆共青团

排版 / 陈怡瑜

审核 / 王晓春


投稿邮箱:3340826467@qq.com

欢迎大家积极来稿

图文©由广东南粤技工学校新媒体中心 编辑整理

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加入广东南粤技工学校



“在看”我吗?


< a href="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