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 我校举行第十三期教职工读书分享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为了欢庆2025年元旦的到来,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贡献力量,进一步引导教师们在阅读中提升教师综合素养和专业素养,丰富教师文化底蕴和精神世界,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阅读氛围。在这个充满书香与智慧的十二月,我校于2024年12月30日在学校润泽楼一楼学术报告厅如期举行“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第十三期教职工读书分享会。
出席本次活动的领导和嘉宾有:学校董事长陈泽伟、党支部书记、副校长王晓春、校长助理兼学生服务与发展处处长朱青勇、校长助理兼教务处处长陈雨轩、总务处主任黄思泰、就业办主任林华翰、财务处处长庄飞云、办公室副主任王飞、学生服务与发展处副处长马利等各职能部门中层干部。分享会由办公室副主任王飞主持,全体教职工欢聚一堂共同领略南粤教师读书分享风采。此次活动旨在促进教职工之间的文化交流与碰撞,打造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南粤教师队伍,共同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主持人:办公室副主任王飞
1 奏唱国歌 行注目礼
活动伊始,全体教职工起立,奏唱国歌,并庄严地行注目礼。国歌旋律激昂,歌词振奋人心,大家神情肃穆,目光坚定,共同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和祝福,第十三期教职工读书分享会拉开帷幕。本次分享会共有12名教师作分享。
2读书分享现场回顾
01 潘昱彰老师-《幸福的勇气》
《幸福的勇气》是实践阿德勒思想,步入幸福生活的“行动指南”。潘昱章老师告诉我们,在这本书中,青年的角色是一位小学教师。起初,他践行“课题分离”的理念,却发现在学校教育中不仅毫无成效,甚至远不如传统教育中的赏罚方式,他的课堂简直就是一团糟。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难道阿德勒心理学只是实验室心理学,是无法在实际中去应用的空中楼阁?怀着这样的疑问与不解,青年与哲人的谈话开始了。
02 何方萍老师-《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
《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是一本探讨儿童心理需求与家庭教育的书籍,核心观点在于强调每个孩子都渴望被父母真正理解、看见和回应,这是建立健康依恋关系、促进孩子心理健康成长的关键。书中通过深入分析儿童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指导父母如何以更加敏感、共情的方式与孩子沟通,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形成健全的自我认知,并培养良好的社交能力。何方萍老师强调了情感支持在教育中的重要性,提醒我们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支持、鼓励,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和情感态度,提高心理韧性和适应能力。
03 黄宝莹老师-《等一朵花开》
黄宝莹老师从作者简介、作品简介、美句赏析和阅读感悟四方面来分享《等一朵花开》,这本书,她告诉我们,人生是一场漫长的旅行。我们常说:"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然而在这场漫长的旅程中,起跑线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重要,比起赢在起跑线上,更应该注重发现并适应自己的节奏,按照最适合自己的方式跑完全程,这才是真正幸福快乐的人生。《等一朵花开》这本书之所以吸引人,就在于书中充满生活的气息。它用平日的一些水墨画。书法作品和一些零碎杂感文字结集而成。作者用自己的镜头和画笔,记录下了琐碎生活中的无限乐趣。人生中珍贵的美好,就是潜藏于那些平淡的生活中。
04 黄秀娟老师-《在细雨中呼喊》
《在细雨中呐喊》是著名作家余华的一部力作,这部作品以其深刻的情感描绘、独特的叙事风格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在细雨中呼喊》将故事的背景设定在了 “文革” 时期,那是一个特殊且复杂的年代,宛如一片文化的荒漠,对当时乡村居民的思想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产生了深刻且长远的影响。黄秀娟老师告诉我们,阅读《在细雨中呐喊》,不仅是一次对个体命运的深刻反思,也是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它让我们看到,在生活的细雨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呐喊,都在寻找着属于自己的光亮。同时,小说也提醒我们,尽管生活充满挑战,但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是克服孤独、实现自我价值的关键。
05 崔洪登老师-《保重》
《保重》是大冰所著的一本书,作为他“小蓝书”系列的最后一部作品,这本书以四大主题为内容,精心编织了一系列温暖人心的凡人故事。它用平易近人的语言展现了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找到内心的平静和力量。崔洪登老师表示,如果你喜欢深入思考生活哲学,或者想要从平凡人的故事中找到对生活的热爱和勇气,那么这本书绝对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06 冼文茵老师-《外婆的道歉信》
《外婆的道歉信》是一本令人动容、充满爱与力量的作品,它通过一个七岁女孩爱莎的视角,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满爱与冒险的故事。这本书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家庭、友情和成长的故事,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人在阅读中感受到爱的力量。冼文茵老师强烈推荐我们阅读这本书,她告诉我们这本书不仅适合孩子阅读,也适合每一个渴望在心灵深处寻找力量和勇气的人。阅读这本书,让我们明白了,生命中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有其存在的意义与价值,我们需要用心去体验和感受。同时,这部作品也让我意识到,爱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可以让我们变得更加坚强、更加勇敢地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挑战和困难。
07 周雪莲老师-《非暴力沟通》
《非暴力沟通》中阐述的四个核心要素--观察、感受、需要、请求,如同一把钥匙,为我们打开了良性沟通的大门,这四个要素不仅构成了非暴力沟通的本质,更是在交流中,理解并掌控情绪的重要性。周雪莲老师在分享的过程讲到了,人是情感丰富的动物,情绪总是伴随着我们的言语和行为,告诉我们要学会在交流中洞察情绪背后的真实需求,进而反思自己是否有能力和意愿去满足这些需求。
08 王金彬老师-《浮士德》
《浮士德》是一部充满智慧和哲理的作品,俄国文艺批评家别林斯基把它与《伊里亚特》、《神曲》相提并论,认为是“当代德国社会的一面完整的镜子”,“是它的时代的史诗”。在创作方法上,实现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巧妙结合。作品主要是采用象征的创作手法写成的。正是由于象征手法的运用,使得《浮士德》在艺术上达到了形象性与哲理性的统一,客观性与主观性的有机交融,艺术的传统性与现代性的密切结合。王金彬老师表示在阅读了这部作品后,深刻地感受到了文学的魅力,这部书让他看见了人性的复杂与矛盾,理解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他相信,这部作品将会成为我人生中的一笔宝贵财富,指引我不断前行。
09 许武毅老师-《自卑与超越》
《自卑与超越》是一部青少年必备的心理学读本,家长与教师了解孩子内心世界的工具书,青少年了解自我、解疑释惑、健康成长的必读书。本书的作者阿德勒是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与弗洛伊德、荣格并称为20世纪三大心理学家。并且终其一生致力于培训教师、社会工作者和心理医生的工作。许武毅老师在分享中告诉我们,只要从不同角度看待否定自己和他人的话语,世界就会骤然改变,我们要学会客观看待自己时,你以为的缺点,也许会变成隐藏的优势。正如作家大卫·米切尔所说:一切事物都有两面性,只要你愿意去看,你就能看到它的每一面。换句话说,有时候,自卑感并非一种罪恶,而是我们努力变好,追求卓越的证明。
10 李笑老师-《云边有个小卖部》
《云边有个小卖部》讲述了小镇青年刘十三回到表面平静却暗潮涌动的小镇,与外婆和几位发小所发生的一连串悲欢离合的故事。该小说表达了对故乡、对亲情的衷心倾诉。外婆王莺莺的乐观坚韧和无限包容,程霜像一道光一样短暂又永恒,刘十三的奋斗与卑微,云边镇迷人的自然风景、悠然的生活节奏,共同构成了云边故乡的美好意境。李笑老师告诉我们,
生命中,我们都曾遇见很多人,有些人带给我们温暖,有些人带给我们伤心,有些人在我们生命里活成了一道光,不管以什么方式存在,我们都是心存感激,因为如此,我们才慢慢成长,我们才渐渐成熟,我们才逐渐活得更加有底气,曾经那些人的存在,也是温暖过了我们生命中一段岁月,让我们在生命的长河中不会孤单寂寞。
11 张敏燕-《秋园》
《秋园》是一本感人至深的作品,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主人公秋园的一生,展现了女性在艰难岁月中的坚韧与爱。从张敏燕老师分享中,我们感受到了女性的坚韧与力量:秋园的一生充满了艰辛与变迁,但她始终保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无论是面对战争的洗礼,还是家庭的重担,她都能勇敢地面对,从不放弃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家人的奉献。这种坚韧的力量不仅体现在秋园身上,也体现在她周围的女性身上。她们在社会的变迁中历经苦难,却依然鲜活和旺盛地生活着,用自己的故事告诉所有人:无论如何,都要站起来,命运永远没有机会彻底毁掉你。
12 成静老师-《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
《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讲述是一个西班牙牧羊少年圣地亚哥接连做了同一个梦,梦见埃及金字塔附近藏有一批宝藏。少年卖掉羊群,开始了漫长而艰辛的寻宝之旅。跨海来到非洲,穿越撒哈拉大沙漠,一路奇遇不断。最终,在一位炼金术士的引导下,他终于到达金字塔前,也悟出宝藏的真正所在。通过这段旅程,圣地亚哥不仅找到了物质上的财富,更找到了自己内心的宝藏,实现了自我价值的提升和心灵的成长。
有人说《小王子》教你放下执念,而《牧羊少年奇幻之旅》是教你寻找执念。成静老师告诉我们,并不是所有人都拥有足够的勇气去追寻,更不是每个人都能在最终得偿所愿,行走世间的我们,在追寻梦想的路上,也必然要经过层层挫折和诱惑的台阶,但不论其过程如何,决定一个人成败的最关键因素,始终源于我们内心。就像书中所说的那样:“当你想要某种东西时整个宇宙都会合力助你。
3 校领导总结
董事长陈泽伟作总结讲话
活动最后,董事长陈泽伟对本次读书分享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强调了读书的三重境界——“求实”、“求索”、“求真”。在“求实”阶段,作为读者,我们需要脚踏实地,以谦逊的态度去吸收书中的知识,读得懂别人的道理,能够顺畅地阅读下去,并理解作者想要传达的信息,包括其中的观点、理论和故事,学会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避免纸上谈兵。进入“求索”阶段,则要求我们在阅读中不断提问、探索,敢于质疑既有观点,培养批判性思维,阅读后产生感想和思考,让阅读成为一场思想的冒险。“求真”境界则是我们追求的终极目标,要将所学的应用在实际中,学会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方法论。
陈总分享书籍《不被大风吹倒》
读书决定我们的人生高度,要看的远,就必须要读书。陈总勉励大家要继续保持阅读的习惯,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表示学校将继续保持读书分享的活动为大家提供交流的平台,还特别推荐了莫言《不被大风吹倒》一书。这本书通过莫言对少年时期艰难经历的回忆,展现了他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生活的热爱,书中通过讲述莫言如何在艰苦的环境中通过阅读书籍找到目标、坚定梦想的故事,向当代年轻人传达了积极向上、不屈不挠的生活态度。《不被大风吹倒》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人生作品,强烈推荐大家感兴趣地可以阅读这本书,感悟四点:一是珍惜青春年华、身心健康;二是珍惜他人、身边的人在一起的机会;三是珍惜内心的渴望,保持人生的理想和渴望;四是珍惜伟大的时代,积极努力活在当下。希望大家都能够从书中汲取力量,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通过本次读书分享活动,不仅增进了教职工之间的友谊和了解,也激发了大家对阅读和学习的热情。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校的教职工们将继续以书为友,以学为乐,共同书写属于我们“南粤人”更加美好的新篇章。